手机24GB内存回归,背后真相我摸清了


在 6 月 14 日那天,微博博主曾发文透露,部分 TOP5 手机厂商正在重新规划 24GB 内存旗舰手机。
爆料一经发出,就引发许多用户热议 —— 在手机性能跨越式升级的大背景下,真的需要高达 24 GB 的存吗?
其实这并非 24GB 运存首次亮相。早在 2023 年,一加 Ace 2 Pro 就曾试水 24GB 版本,只是后续市场反响平平。
如今骁龙 8 Elite 2 与天玑 9500 两颗旗舰芯片即将登场,24GB 存也将卷土重来。这波顶配运存回潮,真能撬动用户的深层痛点吗?SH资源社小编想和聊聊这个话题。
01.
安卓存膨胀史 
要理解 24GB 存的意义,首先得搞清楚安卓手机的运行内存(RAM)到底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它会变得越来越大。
简单来说,RAM 就是手机的“临时大脑”,它负责存储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的数据,让 CPU 能够快速地访问这些信息。
和 iOS 的“墓碑机制”(即应用在后台时大部分资源会被系统回收)不同,安卓系统更倾向于“后台驻留”。由于这种独特的机制,安卓生态系统中 RAM 的需求量一直相对较高。
也就是说,当用户切换应用时,上一个应用并不会完全关闭,而是被暂时冻存在存中,方便用户下次打开时能更快地恢复到之前的状态。
这种设计虽然提升了用户体验的流畅性,但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存来“供养”这些后台应用。
那么,是什么推动了手机存的不断膨胀呢?
  • 首先,应用程序的复杂化和资源占用量不断攀升是主要原因。

现在的手机已经不是单纯的信息工具,而是集成了社交、购物、影音、游戏、工具等多种功能,代码数量越来越多,运行时所需的内存也跟着水涨船高。
比如,初代微信安装包仅数百 KB,如今已突破 240MB。短视频、购物等常用应用运行时,动辄占用 400MB-1GB 存。而大型手游往往需要数 GB 的存才能流畅运行。
  • 其次,随着手机多任务处理能力的加强,用户存需求也在增大。

用户不再满足于一次只打开一个应用,常见场景是音乐后台播放、导航前台运行,同时微信、小红书、微博等保持常驻。
用户习惯了同时打开许多应用,在它们之间频繁切换。如果没有足够的存支撑,手机就会频繁出现“杀后台”现象。
  • 另外,高分辨率、高帧率内容的普及也对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无论是观看 4K 超高清视频,还是玩支持高帧率模式的游戏,都需要大量的存来缓存和处理数据,以保证画面的流畅和细腻。
  •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因素,这是手机厂商之间的竞争和市场营销需求

在同质化日益严重的智能手机市场,存大小成为一个厂商展示自身技术实力和产品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更大的存,往往能给消费者带来一种手机“性能更强”、“更耐用”的心理暗示,进而刺激消费。24GB 的存在,无疑能让顶配机型在参数上更具吸引力。
02.
AI 算力爆发,24GB 存迎来新推手
即将登场的骁龙 8 Elite 2 和 天玑 9500,赋予了大存新的使命。
SH资源社注意到,这两颗采用台积电 N3P 工艺的芯片,首次支持 SME 指令集,AI 算力较前代大幅提升,这意味着手机能承载更复杂的端侧 AI 任务。
一直以来,大模型大多部署在云端服务器,用户通过网络连接才能使用。不过随着芯片技术的进步,现在用户可以在手机本地运行百亿级参数的 AI 模型,实现实时翻译、图像生成、智能助理等功能,而无需依赖网络连接。
然而,这些端侧大模型虽然功能强大,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内存吞噬者”。如果手机同时运行着一个 AI 翻译模型、一个 AI 图像生成工具,再加上日常使用的社交应用和游戏,16GB 运存可能很快就会承受不了负载,导致系统操作卡顿甚至崩溃。
24GB 存的出现,则可以满足这些未来 AI 应用对存的庞大需求。它能确保多个端侧大模型在手机本地流畅运行,并能与其他应用同时使用时不冲突,真正让 AI 的强大能力在手机上得以释放。
更重要的是,一些头部厂商已经开始预判未来的趋势。
他们认为,随着 AI Agent(智能体)、AR 眼镜互联等更高级 AI 功能的落地,未来中高端手机搭载 16GB 存已经是标配。
所以,“重启 24GB 计划”不仅是为了当前的营销方向,也是厂商们为下一代 AI 生态进行的提前布局和硬件预留。
03.
做好优化,才是硬道理
虽然 24GB 存的出现,在技术趋势上有着充分的理由,但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一味地增加存堆砌参数,并非最终目的;做好系统优化提升实际体验,才是硬道理。
从目前市场反馈来看,大多数用户还是更倾向于选择 16GB+512GB 的组合,原因很简单 —— 性价比。
由于闪存物料涨价,24GB 内存芯片价格随之上涨,这导致顶配机型的成本压力增大,利润空间面临挑战。对于厂商而言,如何在成本、技术领先和用户付费意愿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更重要的是,单纯的存增加并不能完全解决所有问题。
在厂商增加存配置的同时,应用开发者也在放开手脚,开发占用存更重的应用。
因此,厂商需要借助 AI 算法,预测应用启动频率和使用时长,提前预留或释放内存空间,保持智能存调度,让常用应用始终保持“唤醒即用”的状态。
同时,厂商也可通过内存压缩技术、应用之间内存共享机制,在现有硬件基础上有效提升可用存。当然,厂商还可根据用户使用场景优化存调度策略,这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24GB 存的回潮,不仅是参数竞赛,它更为手机厂商提出了新思路。当手机厂商开始思考“用户需要怎样的大存”,而非“怎样让用户接受大存”时,用户才能获得更好的体验。
对了,别忘了今天还有销售诋毁其他品牌?小米强调“严禁以任何形式诋毁竞品”等文章,以及:


期待24GB内存点赞,希望厂商普及点爱心↓↓↓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